- ·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10/30]
- ·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社[10/30]
- ·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社[10/30]
- · 《华南预防医学》期刊栏[10/30]
- · 《华南预防医学》数据库[10/30]
- · 《华南预防医学》投稿方[10/30]
一片丹心霞满山 追忆华南地理学界一代宗师曾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广州7月25日电,标题:一片满山红云忆华南地理大师曾兆轩 中新社记者方伟斌 盛夏时节,广州,华南师大校园荷花盛开。微风吹过,花叶的沙沙声,仿佛诉说着校园里的往事。
中新网广州7月25日电,标题:一片满山红云忆华南地理大师曾兆轩
中新社记者方伟斌< /p>
盛夏时节,广州,华南师大校园荷花盛开。微风吹过,花叶的沙沙声,仿佛诉说着校园里的往事。在荷塘边的教师公寓里,一个下着雨的下午,几位老朋友回忆起曾在中国师范大学教书育人近60年的华南地理大师曾兆轩。
在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广东丹霞山再次引起国内外关注,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貌学”,1978年曾昭轩首次将“丹霞地貌学”作为地貌学术语。
《书香门第诗画》“对丹霞情有独钟” ”
2007年曾兆轩教授去世后,他的妻子梁景芬教授仍住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公寓里。记者走访当天,梁教授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打开了过去的故事。
梁景芬告诉记者,曾昭轩1921年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曾广恒是创始人之一何冲的弟子岭南画派,曾昭轩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阅读《徐霞客游记》。注释”。爱国画爱作诗。曾兆轩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学术研究广泛。但他为丹霞山作诗作曲最多。这是因为他对丹霞山情有独钟!
当天,在梁静芬家,曾昭轩的学生兼同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少民教授谈起了她的老师。黄少民在相册中看到一幅名为丹霞山(国画)的图画时,激动地说:“顶平,身陡,脚轻。”它由红砂砾岩组成。丹霞山的地理特征,都在曾昭轩的画中。
爱遍丹霞山的实地考察
回忆曾昭轩的往事,个人,爱实地考察,经常不在家成为两个老人最他们记忆中的印象深刻的关键词。
梁景芬回忆,曾兆轩在粤北山区外出考察时,经常有饭不吃饭。村民居住的部分路段还能吃到饭,但大部分地区已经空了一天。此外,山区温差较大,温饱不足是普遍现象。上山做科研,刮风下雨,每天都得哮喘病。
如今,风景如画的丹霞山旅游设施齐全,登山步道平坦,有多条安全绳索,还有往返景区的班车。过去,曾昭轩就像一个旅游景点开发商,走遍了丹霞山。 .
黄少民从学生时代起就跟随曾兆轩的科学考察。他说,老师最强调“去现场”,最重要的是“亲自去”。尽管如此,老师还是坚持实地考察,实行“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曾昭轩对丹霞山的不断研究,让世人知道了“丹霞地貌”。
殷勤教导,助丹霞成家
曾兆轩的家干净、简洁、井井有条。家中的储物柜上,全家福旁边的一枚勋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曾兆轩在2004年获得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的奖牌。
作为国际知名的珊瑚生态学家,梁景芬并没有表现出他的荣誉。这种习惯源于这对夫妻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曾昭轩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雪泥悬爪送尘世间,夹杂良师益友,辛勤教书五十年,诗词常改。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宏杰教授坦言,曾兆轩对他的影响很大。仍在任教的刘宏杰很欣赏曾兆轩退休后坚持书本、学习的精神。正是因为曾昭轩对地理研究孜孜不倦的态度,才促成了丹霞山日后成功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
梁景芬回忆,曾昭轩一生淡泊名利。当年,有个学生想在校刊上发表一篇与曾昭轩观点不同的文章。当期刊编辑问曾兆轩能否发表时,曾兆轩完全支持学生的做法,因为他认为文学不是第一,百家争鸣。未来。
夏天的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公寓前的池塘里,雨后的荷花更美了,一滴一滴晶莹剔透的水在荷叶上自由滚动。 (完)
文章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hnyfyxzz.cn/zonghexinwen/2021/072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