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蚀变岩帽的特征成因以及在华南的分布探讨

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蚀变岩帽(Lithocap)最早的概念由Sillitoe (1995)提出,指的是大范围的原生硅化、高级泥化和泥化蚀变岩组成的地壳浅部的复合体。蚀变岩帽内部往往发育高-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

蚀变岩帽(Lithocap)最早的概念由Sillitoe (1995)提出,指的是大范围的原生硅化、高级泥化和泥化蚀变岩组成的地壳浅部的复合体。蚀变岩帽内部往往发育高-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次生铜富集带有紧密的成因联系。同时蚀变岩帽也是重要的找矿指示标志,在勘探中的实际应用广泛。

蚀变岩帽往往显示为突出的正地形,有助于在早阶段勘探工作中取得相关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的突破。但蚀变岩帽在地表的蚀变范围往往多达几十个平方千米,如没有明确指向性的方法,则进一步的勘探工作难以开展。Changetal. (2011)对菲律宾Makayan地区Lepanto-Far South East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矿物化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寻找蚀变岩帽的热源及深部隐伏侵入体的方法,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勘探方法(例如Lepanto, Philippines, Hedenquist and Taran, 2013; Red Mountain, Arizona, USA, Lecumberri-Sanchezetal., 2013; Sunda magmatic arc, Indonesia, Maryonoetal., 2016; Kasuga lithocaps, Japan, Izawa and Hayashi, 2018)。

本文总结了前人关于蚀变岩帽的概念、基本特征、成因以及相关矿床的基本勘探方法,进一步收集了中国华南地区分布的典型蚀变岩帽的资料,描述了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蚀变岩帽的重要特征、时代以及成因,并总结了中国华南蚀变岩帽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华南地区蚀变岩帽区的找矿前景和勘探策略。

1 蚀变岩帽的基本特征

1.1 蚀变岩帽的概念和几何形貌

蚀变岩帽是指近地表的、在侧向和垂向上广泛延伸的层控原生硅化、高级泥化和泥化蚀变岩复合体(Sillitoe, 1995; Cookeetal., 2017)。在现今地貌上常常表现为富硅的陡崖或山脊,在野外具有突出的正地形特征(Sillitoe, 2000)。蚀变岩帽通常发育于火山岩中,在下部或旁侧常存在几乎同时代的浅成富水侵入体(Sillitoe, 1995)。火山岩组合往往属于火山通道系统的一部分(如复式锥形火山或火山穹丘)。蚀变岩帽与其下部的侵入体具有紧密的空间、时间和成因联系(Hedenquistetal., 1998)。蚀变岩帽的面积一般数十平方千米,最大可达上百平方千米 (如Shuteen, Mongolia, Batkhishigetal., 2014)。蚀变岩帽现今展现的地貌并非最初形成的样式,而是古蚀变岩帽在风化过程中的残余部分(Cookeetal., 2017)。蚀变岩帽最初形成时可能与古地形地貌分布一致(水平或倾斜),同时上覆低温泥化和青磐岩化蚀变(Cookeetal., 2017)。

形成蚀变岩帽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个是由构造控制的流体向上运移通道,另一个是有利于侧向运移的近水平高渗层(Hedenquist and Taran, 2013; Cookeetal., 2017)。蚀变岩帽的几何形态也多由这两个因素控制,即垂直方向上围绕着构造裂隙系统形成花状构造的蚀变样式,和侧向上由高渗岩性控制的近水平蚀变(Hedenquist and Taran, 2013; Cookeetal., 2017; 图1)。

图1 蚀变岩帽及其下部的斑岩侵入体理想模型(据Sillitoe, 1995, 2010修改)在蚀变岩帽浅部,高硫型矿化以角砾岩、网脉和浸染状形式赋存,而在构造根部往往以块状硫化物矿脉形式赋存,并侵入到下部的斑岩体系;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脉体出现在蚀变岩帽的边部. 浅部酸性淋滤带通常位于古潜水面的上部. 斑岩侵入体早于火山通道相的就位,叠加在蚀变岩帽的发育和潜水喷发角砾岩; 火山通道往往被蚀变岩帽同期或晚期的英安玢岩侵入Fig.1 Idealized lithocap and underlying porphyry deposit (modified after Sillitoe, 1995, 2010)High sulfidation mineralization is hosted in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lithocap, as breccias, stockworks and disseminations. At deeper levels of a lithocap, massive sulfide lodes may encroach on the porphyry environment. Intermediate sulfidation epithermal veins typically occur on sides of the lithocap. Acid-leached cap is present above the paleo-water table. The porphyry intrusion is emplaced earlier than the volcanic diatreme, overprinting on the lithocap and phreatic breccias, which is intruded by the later dacitic rocks

1.2 蚀变岩帽的形成过程

在浅部地壳岩浆流体从富水的侵入体中出熔,超临界流体中挥发分的存在和流体上升过程中的压力降低导致流体产生相分离,产生出体积巨大的气体(相对初始流体十倍以上; Hedenquistetal., 1998)和相对体积较小的卤水(Bodnaretal.,1985)。这些卤水产生了侵入体内部和外围的钾化蚀变和斑岩矿化(Cookeetal. 2017)。部分气相成分可能在火山喷气口释放,但携带了大量富酸挥发分的气相流体凝结并与围岩反应,产生高级泥化蚀变(White, 1991; Hedenquist and Taran, 2013)。

文章来源:《华南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hnyfyxzz.cn/qikandaodu/2021/0428/558.html



上一篇:华南犬业荣获民犬警用示范单位称号
下一篇:他乡与故乡美国华人基督徒与公理会在华南的传

华南预防医学投稿 |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华南预防医学版面费 | 华南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华南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